第六十八章 酸文冷话-《华娱大亨之电影教父》
第(1/3)页
陈永仁与王宇刚刚坐下,后者的手下便跟着进来。
“大哥,学者影业的蔡先生过来找您……”。
“蔡松临?”陈永仁和王宇各有所想,后者蓦地眉头一皱;看向陈永仁道:“阿仁,你要有心理准备,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蔡松临应该是为你而来的……”。
“为我?”。
王宇点点头,“应该说是为你的电影,这老小子除了电影对其他事物也没多大的兴趣,你刚到台湾,他就过来,哪有这么巧的事……”。
陈永仁若有所思,王宇沉吟片刻继续道:“不过你们早晚要接触的,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在台湾拍电影,没有蔡松临搞不定的事,他如果找你正好可以麻烦他一下……”。
说到这里,王宇呵呵一笑,起身拍了拍陈永仁的肩膀转身道:“你先待在这,我出去看一下……”。
陈永仁虽然未曾与蔡松临谋面,但后者却是他在台湾影坛最为“了解”的一个人,因为在未来的台湾“八大片商”中,蔡松临绝对是对待电影做得最认真的一个,而不是为了纯粹的赚钱。
如今只要在香港或者台湾从事电影的人,几乎都避不开蔡松临这个人,后者旗下的影城跟戏院占了台湾整个市场的40%,等于控制了一半以上的国片院线,而且在台湾主控或参与的录影带发行也占到了高达90%的份额。
此时台湾电影虽然还没有进入低潮阶段,平均每年有50部电影出品,其中就有70%是蔡松临的学者影业直接或间接参与;是当之无愧的台湾电影教父、华语电影大亨。
身为东进香港的台湾八大片商,蔡松临与其他七人不一样,前者在70年代末便开始接触香港影坛。
未来无论是商业电影的代表人物汪京,还是艺术电影的代表人物汪家未,都是在蔡松临的支持下成立了电影公司,后者甚至一度是项氏兄弟永胜娱乐的最大股东,可谓黑白通吃。
即便在十年之后香港电影开始衰退,台湾电影进入低潮之时,蔡松临也一直坚持着对华语电影的支持;一直到三十年后,也从未中断,开拓华语电影的新思路,07年出品了《未来警察》,虽然电影并不成功,但是不可否认,蔡松临是推动华语电影发展的先驱之一。
蔡松临家境贫寒,出身艰苦,是脱贫致富、白手起家的典范。
他幼年之时便对电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电影梦在心底生根落地后,人穷志不穷的他开始奋发图强,饱览群书,在教育缺失的条件下不断充实自己。
学校的书读得不多,但是他懂得读书的重要,所以从小就很懂得尊重别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强调认真努力,因此也得到了很多高人不吝给予的指导、鼓励和栽培。
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蔡松临曾经有过4个月读了三四百万字的记录,所以就造就了今天的“猫熊眼”。他今天的目的,正如他面前的王宇所料,是为了陈永仁而来……
“王兄,听说你这里今天来了一位大人物?”蔡松临与王宇一个熊抱后直接开口。
“确实……”王宇郑重点头,接着大笑着拍拍蔡松临的肩膀道:“不就是你蔡老板喽?试问在台湾,有谁敢在你蔡老板面前自称大人物……”。
蔡松临失笑一声,摇头叹道:“大名鼎鼎的‘天王老子’什么时候学会奉承人了?跟我打马虎眼,在你师父面前,轮得到我做大人物?”。
王宇心中对蔡松临所言有所保留,脸上却作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赞叹道:“蔡兄真是手眼通天,我师父刚到这里你就知道了!”。
蔡松临摆摆手,“不是我手眼通天,是张前辈在影坛声名太盛,同归一行,张前辈到了台湾,我这做晚辈的当然要尽一下地主之谊,自然是闻风而动,不敢怠慢!”。
“蔡兄心意,我代师父先行谢过,不过蔡兄也清楚,我师父他老人家年事已高,又是刚到台湾,所以旅途劳累,正在休息,所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