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弯月钩计划-《重生之黑铁的荣耀》


    第(2/3)页

    从东部地区国家联盟的军队和王国三大军团作战的情况分析,战斗力最强的是希克斯王国的常备军团和坎纳斯公国的轻骑军团。希克斯王国的军队是依靠他们制造的那些超远投掷距离的抛掷弹对王国三大野战王牌军团造成了最大的杀伤力。也只有海外自治领军区制造的抛掷弹和投掷装置能和他们相互抗衡......

    而坎纳斯公国则利用轻骑兵的机动突击能力屡屡突破防御阵线的薄弱之处,造成很大的威胁。不过坎纳斯公国的轻骑军团也因此伤亡很大,他们派到前线的三个轻骑军团现在剩余的也只有一个半军团左右的人马,正在等待后方的补充和支援。

    纳瑟里王国因为战损过多,新组建军团的战斗力和奥维拉斯王国的二线军团差不多,已经退出了主战部队的位置,在攻击发起后只能对奥维拉斯王国侧翼的二线军团的防御阵地进行牵扯。至于西丁斯公国和里莫德拉公国的军团,也就在前线当炮灰用来探察防御阵地的火力部署情况,或者用来维护后方的补给通道,运输军备辎重,下乡掠夺王国居民的牛羊和征收粮草等物资。

    如果自治领军区的两大军团在王国本土的白鹿城登陆,那么想把东部地区国家联盟的军队驱逐出国境的话,需要面对的是兵力占据优势的敌人。一个个地方郡的收复都意味着一场场的恶战,就算自治领军区所有的高级军官都认为自己的部队天下无敌,但人不是机器,在兵力和敌人相差很大的情况下,再精锐再无敌也依然会被敌人给拖垮,尤其是在没有可靠的友军的情况下......

    所以自治领军区的高级军官们在克洛德的指导下制定了这个弯月钩计划,利用磐石军团善守的能力坚守安布里泽郡,将敌人的重兵都吸引到防御阵线前。克洛德很清楚,只要东部地区国家联盟的军队占据了目前王国设置的第二道防御阵线,那么面对的只有一个磐石军团防守的安布里泽郡。如果再击败磐石军团的话,那么白鹿城就再也没有多少的防御兵力,奥维拉斯王国灭亡在即。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布里泽郡就如同一块鲜美的肥肉,吸引住东部地区国家联盟这五头恶狼所有的关注力。而磐石军团适时的表现下自己的战斗力,就会让东部地区国家联盟把手头所有的部队都调到前线去,以图用人山人海般的优势兵力来击败磐石军团,毕其功于一役,彻底的灭亡奥维拉斯王国。

    而那时,只要雷霆军团在里莫德拉公国的佛罗里克海港登陆,那么从里莫德拉国到西丁斯公国的爱米丽娅平原,再到纳瑟里王国的腹地和王城波里维西亚城将是一片坦途。以雷霆军团的轻骑突击的机动速度,在二十天内就能抵达纳瑟里王国的波里维西亚王城之下,一战灭掉纳瑟里王室并不是一句玩笑的话。

    如果从王国本土向纳瑟里王国发起进攻的话,就算自治领军区的两个军团,想打到纳瑟里王国的波里维西亚王城,也起码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很简单的原因,做为奥维拉斯王国的死敌,纳瑟里王国在这个方向不知设置修建了多少的防御设施和阵地。就算雷霆军团和磐石军团所向披靡,也需要一个个的攻占这些防御设施和阵地。

    这也是克洛德不愿意登陆王国本土再向纳瑟里王国发起进攻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无法速战速决。攻占纳瑟里王国本土上的这一道道防御阵线和一个个防御设施需要花费时间,或许等兵临城下之时,纳瑟里王室收拾起所有的财富已经跑到希克斯王国去了。

    就如同当年五年东部地区大战时的西丁斯大公和里莫德拉大公一样,逃得飞快,就留个废墟般的领地给胜利者。这可不行,克洛德需要给两个军团的将士们发放足够的战利品和奖赏。奥维拉斯王国的国库已经不用指望了,连斯特林王事的内库也空空如也。现在克洛德只能指望从西丁斯公国,里莫德拉公国和纳瑟里王国这些王宫内库和贵族高官的家产里有所收获。

    从里莫德拉公国的佛罗里克海港登陆,再到西丁斯公国的爱米丽娅平原,再进入纳瑟里王国的腹地,正好是一个弯月形状的路程。在顺路的同时足够雷霆军团灭亡这三个国家了。另外从纳瑟里王国向雄据坎纳斯大草原的坎纳斯公国发起进攻,比从原王国新占领地的东方三郡进攻路径更为简便,那里可要穿行大半个坎纳斯草原。

    先把纳瑟里王国收拾掉,西丁斯公国和里莫德拉公国算是搂草打兔子,顺路灭亡。在雷霆军团的闪电进攻下,相信这两个公国的大公一个也跑不掉,那么剩下一个坎纳斯公国就容易对付了。等消息传到王国本土前线,那么这三个国家的军队马上就会崩溃,剩余的希克斯王国和坎纳斯公国的部队就插翅难逃,到时就看磐石军团的选择了。

    克洛德再次敲了敲墙上的地图,对会议室里自治领军区的一众高级军官们说道:“弯月钩计划你们都已经了解了,但能不能顺利执行就看你们两个能不能抵挡得住国王陛下和王国陆军部,以及王廷那些高官贵族们给予的压力。

    这不是开玩笑的事。陛下刚刚登基不久,急功近利可以理解。王国陆军部一再判断错敌人的动向,接连失地败战,也很需要一场大捷来提振民心。因此,只要磐石军团在前线打得不错,他们就很可能联合起来迫使你们转守为攻,你们必须顶得住这场压力。
    第(2/3)页